现代快报讯(记者 高达)近日,苏州全市首个社区级系统化足球训练营——“光华小将·绿茵启航”足球训练营正式开班,为青少年搭建起“家门口”的专业体育成长平台。
“校社企”联动破题 探索青少年体育共建新模式
每周五下午四点,在姑苏区苏锦街道光华社区“海棠红·幸福里”足球阵地,少儿足球队教练杨巍巍带着孩子们飞身扑救、练习带球。这个由荒废空间重生的角落,现在不仅是社区用“民生小事经费”打造的幸福新场景,更是长期系统化青少年足球培训的社区阵地。
今年,苏超联赛掀起了热烈的足球风潮,辖区内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参与热情持续高涨。在前期“社情民意联系日”上,有居民反映需要优化小区内闲置空地的需求,随后,光华社区协调经费打造了这处120余平方米的“海棠红·幸福里”足球阵地,铺设了专业足球人工草皮并设置围栏,成为小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专业儿童足球场。
“光华小将·绿茵启航”足球训练营是姑苏区苏锦街道整合资源、深化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。依托现有的社区场地资源和专业足球俱乐部,街道与苏州城市学院基础教学部围绕青少年体育培训、师资队伍建设、素质教育实践等领域,达成党建共建共识,以组织联建促资源联动,以党建合力强服务能力,为青少年体育锻炼体系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
训练营创新采用“校、社、企”三方联动机制,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共同体。现场,苏锦街道青少年体育锻炼联盟成立,将联动姑苏区足协、辖区学校、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党组织,推动教学资源共享、训练场地共用、活动赛事共办,实现“1+1+1>3”的协同育人效应。
盘活闲置空间 打造社区足球新生态
自训练营启动后,职业教练团队的入驻将让“家门口的训练”更具含金量:从基础控球到战术配合,从体能训练到团队意识培养,系统化课程让“社区足球”彻底告别零散活动模式。据悉,“光华小将”将开设兴趣班、提高班、精英队、专业女队在内的4个班级,目前,已招募近40名学员参加足球培训。同时,社区还将“少儿足球课”课后的15分钟固定为“家长议事时段”,现场收集诉求,物业、社区、共建单位当场领办,形成“踢球—议事—销号”闭环。
同时,天筑社区全新的五人制足球场正式启用。该五人制足球场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面积为720平方米,采用高标准环保人造草皮和专业照明系统,配套设施完善,通过让草根足球运动扎根基层,培育群众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。目前,天筑社区已与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达成党建共建协议,未来双方将有序推进场地分时段共享,采用错峰使用机制,在保障居民运动权益的同时,为学校开展足球教学、社团活动提供场地支持,实现“一地两用、校社共赢”的新模式。此外,辖区浅棠平江足球场也是重要的社区足球资源补充,在江昊路以西,彩云里路以南的足球场,为苏锦增添一处街头足球场,为周边居民提供运动选择。
新闻多一点:
近日,姑苏区政协、教体文旅委及苏锦街道政协联络工委联合开展校园足球考察活动,并围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建议召开民生议事座谈会,深入研讨关键议题,推动校园足球向长效化发展迈进。调研组还走访了光华社区、天筑社区的足球场及善耕实验小学女足训练情况。
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,姑苏区基础扎实,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初具规模,“区长杯”联赛规模创新高。现拥有三十余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、一所国家级传统校,已建立覆盖小学初中的竞赛体系,并按年龄段分组比赛。多名毕业生入选苏超球队。该区持续完善培养体系,落实每周一节足球课,并着力解决升学衔接问题。
会议围绕赛事组织、培训体系、教练员建设及家校协同等议题展开讨论。尽管已优化体育场地,但仍面临挑战。人才培养虽已构建“市区校班”四级体系,仍存在衔接机制等薄弱环节。建议推动跨学段选拔机制,将足球纳入教育考核,开放公共体育场馆,设立专项基金吸引企业赞助,挖掘优秀案例、表彰基层教练,提升社会认知度。
(图源:姑苏区苏锦街道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yy易游 (中国)体育·官方网站 » 把球场“圈”进家门口!苏州首个社区级系统化足球训练营开班